盤點15年軍民融合的重大進展
文章出處:陳誠作者系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某部參謀
人氣:9632
發表時間:2016-03-08
2016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過去一年,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新的一年,要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深入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推動重要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我們注意到,2014年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2015年再次提出“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今年提出了“推動重要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是政府工作報告在國防和軍隊建設部分連續第三年提到“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更是有針對性提出了“重要領域”的深度發展。
有資料顯示,2013年初國家和軍隊軍民融合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就已開始每年推出一部《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藍皮書,綜合反映當年軍民融合的實際進展,其中闡釋了“多領域、全要素、高效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2016年初,由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5》出版發行。該報告在2013和2014年度報告的基礎上,繼續研究考察了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總體狀況,并對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軍民融合、“軍轉民”、國防科技協同創新、軍民一體化時代的世界國防科技創新進行了專題研究。
不過,這些領域雖然發揮了“服務軍民融合、助推軍民融合”的作用,但是在操作落實上還缺乏具體有效抓手。因此,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通過專題研究框定了具體范圍,既李總理兩會報告中提出的“重要領域”。
回顧:多種模式初顯成效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我們看到,經過三年來的不斷努力,上海市在推進軍民融合體系建設上無愧“創新發展先行者”的稱號。自貿試驗區擴區,民航發動機與燃氣輪機、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全面啟動。一整套法規機制先后破解“融合壁壘”,出臺《關于推動上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舉辦三屆軍民兩用技術大會簽約資金達60億元,發布軍民兩用成果2500多項;形成軍民融合“科技、信息、交通戰備、裝備物資、高技術人才”5大模塊,為駐地部隊戰斗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肩負著保衛國家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的職責使命的武警森林部隊,在“重要領域”也做出了回答。他們先是與國家有關部委局、企事業單位合作,首次集中簽署了裝備、信息化、人才培養、綜合保障等領域10個重點項目的合作協議。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積極推進先進技術在武警森林部隊車輛、防火滅火裝備上的應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發揮自身優勢,為武警森林部隊防護裝備新材料的運用提供依據和支持。中民社會捐助發展中心就廢舊衣物再生利用,與武警森林部隊達成具體合作意向。
在寧夏,頒布實施的《關于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也為國防動員工作提供了政策法規上的支持。只要是承擔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建設和國防義務的企事業單位,全部給予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經濟補償等扶持。戰略儲備物資也按照“實物定點存放+商業渠道動態儲備+行業系統能力儲備”的多樣化儲備模式,平時實行歸口管理,急時統一調配使用,有效提高了聯儲、聯供、聯保、聯修能力。
不僅如此,去年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首次舉辦的軍民融合主題展覽,千項具有代表性的“軍轉民”重大成果和產品集中亮相,涵蓋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等多個產業,突出了各軍工行業的特色優勢。工信部還啟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2015專項行動》,選取促進民用飛機、民用船舶領域軍民融合發展等12項具體任務,并取得了標志性、階段性成果,這也促使滬深股市軍工板塊應聲而漲。當時就有經濟學者評論“里融合的不僅是12個具體項目,而是拉動國家經濟發展有效舉措”??梢?,我國在軍民融合中做了許多有益探索,“借水行舟”、“借船出?!?、“借臺唱戲”有效促進了國防和軍隊建設。
展望:優化配置推向深入
習主席曾強調在軍民融合發展上要堅持問題牽引,明確指出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實施過程中還存在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統管體制缺乏、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滯后、工作執行力度不夠等諸多問題。深刻理解習主席這些重要思想,就必須思考如何在“重要領域”融合發展的深層問題。
首先,在理念上有新升華。優化配置各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領域和國防領域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提高資源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將國防和軍隊建設需求與地方交通、科技、通信、能源、基礎建設等結合起來,擴大與社會資源的結合面、融合度,實現經濟效益和軍事效益共同增長。
其次,在機制上有新加強。將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納入黨委政府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建立組織領導機構和常設職能部門。將軍民融合發展成效納入地方黨政一把手政績考評、納入職能部門績效考核,在法規政策的框架下,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的內容標準和評估體系,逐步建立軍地銜接、完善配套的管理監督機制。
再是,在成效上有新氣象。將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作為軍民融合的重點,扎實抓好搶險救災、維穩處突等急難險重任務能力建設,努力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軍事效益的有機統一。按照指揮機構聯建、應急力量統抓、情報信息共享、軍地網絡互通的思路,建立軍地一體的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預警體系。
總之,實現強軍目標必須“推動重要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既發揮國家主導作用,又發揮市場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對軍隊來說,就是要切實把軍民融合式發展作為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重要途徑,緊緊圍繞有效履行我軍使命任務,更加主動地將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重點發展項目,不斷豐富融合形式、拓寬融合范圍、提高融合層次,在國防動員、科研技術、信息共享、應急搶險、后勤保障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領域的重點融合。(陳誠作者系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某部參謀)